您现在的位置: 党政办新闻

我校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作者:许亮    发布日期:2007-11-06

我校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

 
    2007年11月3至4日,第五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执行委员会主办,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承办,《建筑创作》杂志社协办。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郭广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马国馨,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吕斌,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孔宇航,以及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30余所建筑类院校近300名师生参加了本届年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建筑之道——和谐与节约”,并在这一主题之下,举办了两场特邀报告,同时围绕“建筑的地域性与全球化”和“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学术对话。另外,年会还围绕这一主题,安排了一系列学术讲座,组织与会人员参观了鸟巢、水立方08年奥运会主要场馆和在京知名建筑设计院、设计公司等。
    3日上午,年会举行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校长宋国华教授主持。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柯文进教授致欢迎词,他首先代表学校向与会的各位院士、领导、专家、各兄弟院校的师生代表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向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了衷心祝贺。他回顾了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的设立及宗旨,分析了本届年会主题“建筑之道——和谐与节约”的时代特色,介绍了此次年会基本概况,回顾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并对学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吴良镛院士进行了大会发言。他首先表达了对在场研究生学子在学习与研究等方面的肯定,谈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问题以及建筑形式与政治形式的关联性,并高度评价了本届年会主题的价值。马国馨院士在其讲话中谈到高等教育的结构时,指出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不同的培养任务与特点。他指出建筑和城市规划专业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门热门学科,从而对建筑和规划的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更重要的责任。他要求研究生同学学习既要有知识上的广度,同时又要在本学科有一定的深度。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郭广生代表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发言,他首先表达了对年会召开的祝贺及对与会专家、领导、师生的热烈欢迎,介绍了北京高等教育发展的概况和“十一五”期间北京的两项主要任务: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和把北京建设成为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讲话中他还谈到北京促进高校发展及研究生教育发展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武涌在谈话中指出建筑与规划专业和行业正处于我国建筑鼎盛期的中期,但我国建筑领域也存在着高耗能等一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历史性机遇,切实转变我们的增长方式,采取节能减排等措施,使我们国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开幕式结束后,朱文一教授作了题为《研究生研究之研究》的特邀报告。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研究态度等学术角度,分析不同地区的教育环境、实际建设数量、从业建筑师数量等多方面不同的客观因素,通过列出详细数据图表,纵横对比国内外及各省市差异,来说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并鼓励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从提高自我能力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自身的完善发展。吴志强先生针对《城市规划原理》这本书的发展和由来作了十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城市规划中正城空间的重要性,并就当今城市发展所处的环境,说明了人口因素在城市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而对中国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3日下午,年会围绕主题进行了两场学术对话。第一场对话的话题是“建筑的地域性与全球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先生,《建筑师》杂志黄居正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孔宇航教授,北京五合国际建筑师、副总经理严涛先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张路峰教授等分别讲述了自己对“全球化与地域性”的理解。李兴钢先生认为作为物质存在的建筑必然具有它的地域性,因为建筑始终是当时当地存在的。孔宇航教授以云南丽江古城为例,给同学们指出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地域性”。黄居正主编给同学们介绍了《建筑师》杂志的学术选题情况。严涛先生则作为一位面向市场的建筑师提醒众多的象牙塔的学子们,一定要注意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张路峰教授结合自己在欧洲的见闻,给大家讲述了其所理解的地域性。
    第二场学术对话的话题是“城市更新与历史保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汤羽扬教授从多年来自己在历史建筑保护的方向开始,针对性的提出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需不需要保护数量众多的历史性建筑;其次,如何对历史性建筑进行保护。特别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如何使他们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王引先生认为,首先应该从更广泛的社会性的角度谈论规划的问题,特别是研究生阶段,更应该多关注社会与民生问题。现实的社会生活状况永远高于理论的研究。北京城市规划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宋晓龙教授从自己在意大利学术交流活动入手,描述了意大利历史性建筑的保护与详细的古旧建筑修缮方法。关于保护古旧建筑与城市更新之间的矛盾,深圳大学覃力教授认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找与尝试更多保护与更新旧建筑的方法。
在学术对话的最后,香港大学刘少瑜教授作了专题讲座。他介绍了香港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每年研究生的招生情况。他还从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历史保护理论研究、计算机应用与数字化设计等三个方面介绍了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建筑技术在高层建筑设置绿化中的应用。
    4日上午,年会论文宣读分别在第三阶梯教室与学术报告厅同时进行。本届年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余所院校250余篇参会论文,经过筛选共有99篇论文被收录至本届年会论文集。经专家评选,12篇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年会上有22位同学宣读了论文,内容涉及建筑历史、设计、技术等方面。
    4日下午, 年会专题学术讲座分别在第三阶梯教室和学术报告厅同时举行。北京五合国际设计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规划学会秘书长赵云伟博士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入手,深刻解析了目前世界与中国的经济状况,并指出世界城市化与文化全球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的互相渗透又创造了城市的共性。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傅刚教授给在场的研究生带来了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果冻原型》的讲座。新华社主任记者王军先生作了《北京旧城》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建国后北京旧城的三次大规模拆迁的具体情况及对北京旧城风貌的影响,以及汽车的产生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他还以北京旧城为例阐述了公共空间的价值、现行旧城保护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北京旧城保护的具体措施。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朱锫先生作了《孤岛城市和建筑》的报告,阐释了其对建筑专业学习的方法、材料表现的研究、设计立足点、设计前期调研与收集资料的过程等方面独特而又鲜明的观点。他希望在校研究生,应广泛涉猎艺术、文学、音乐等多个领域,让自己成为一名综合素质型人才。
    4日下午,年会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前,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执行委员会投票选举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下一届年会承办单位。闭幕式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临安教授主持。闭幕式上,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政领导向参会学校颁发了优秀组织奖并赠送了纪念品、宣布了执行委员会的选举结果。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第五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席曾佳同学向哈尔滨工业大学代表交接了年会大印。最后,汤羽扬教授致年会闭幕词。
    5日上午,我校组织200余名参会代表,参观了鸟巢、水立方08年奥运会主要场馆,全国的建筑学子亲眼目睹了奥运场馆的宏伟与壮观,亲身感受了即将到来的奥运氛围。同日下午,参会代表在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的带领下,分三路分别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元国际、五合国际等建筑设计单位进行了参观走访。
    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是为加强我国建筑类院校研究生之间及研究生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并以此推动我国建筑与规划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由全国8多所建筑类重点院校于2002年倡导开展的全国性学术活动。首届年会于2003年在东南大学召开,其后几届分别在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天津大学举行。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柯文进致辞

副校长宋国华主持开幕式

两院院士吴良镛

第五届全国建筑与规划研究生年会全体参会人员合影

学术对话

闭幕式

 (信息来源:党政办)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