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党政办新闻
全国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高层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
作者:许亮
发布日期:2008-10-21
全国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高层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
2008年10月17日-18日,全国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高层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基本建设研究会理事长张爱林等领导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国馨教授、清华大学高冀生教授、浙江大学吴伟峰教授等专家学者,校领导钱军、郑文堂、胡昱、王伟、朱光、校长助理谢国斌、李维平出席了论坛。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22所高校的90余人参加了论坛。
本次论坛由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基本建设研究会主办、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承办、北京高校联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协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规律,不断促进高校校园规划建设的科学发展,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17日上午,论坛举行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副校长胡昱主持。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长郑文堂首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他向与会领导和专家表示了欢迎,并肯定了论坛的意义。他说,如何建设一个体现学校学科特色、文化氛围和创新能力,具有开放化、社会化、国际化特点的大学校园,对促进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不少高校在校园建设方面作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涌现出一大批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校园,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在谈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时,郑文堂同志说,近年来,学校为解决办学空间狭小的问题,一直致力于现有校区的统筹安排和新校区规划建设。目前,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教委、建委、规委、发改委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已在大兴区芦城高教园区征地1000余亩,计划建设38万左右建筑面积的新校区,新校区建设已取得市政府核准立项,进入建设阶段。他希望北建工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向兄弟院校学习,聆听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基本建设研究会理事长张爱林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他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就高校校园规划与建设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要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为指导,使校园规划与学校中长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规划相匹配;二是要以“绿色、科技、人文”的理念建设绿色校园、科技校园、人文校园;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四是要注重校园建筑的抗震性。
北京市教委杜松彭主任到会并向大会表示了祝贺与肯定。他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首都高等学校和全国兄弟高校一样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其中包括对现有校区的改扩建和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大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丰硕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这次论坛,大家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校园规划和校园建设,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杜松彭主任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北京高校校园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多年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高等学校建设的新途径,统筹考虑高等学校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按照“规划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努力争取扩大办学空间,改善办学条件,研究制定了首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规划。他希望,各位专家对北建工的校园规划多提宝贵意见,给予更多的支持。
特邀嘉宾首都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柯文进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论坛的意义,指出校园规划建设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前瞻性的课题,并祝愿论坛完满成功。
在两天的论坛中,与会代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吴伟峰教授、马国馨院士、高冀生教授进行了三场关于校园规划与建设的主题报告;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的四位专家分别作了四场题为“大学、社区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香港大学百周年校园工程”、“闹市成方育专才-香港理工大学的校园发展与特色”、“浅析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新校区规划设计方案”、“校园规划、建设与文化”的重点发言;在小组讨论中,与会代会畅所欲言,围绕大学社区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校园规划与地方建筑文化的结合等10余项热点论题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多项共识。
18日上午,论坛举行闭幕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校长助理李维平作论坛总结发言。他总结了论坛达成的九项共识:一、大学应与环境、社区、社会和谐融合;二、坚持“以人文本”,使功能分区相渗透,打造情感空间,使教师、学生、职工与自然和谐共处;三、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反映历史人文精神,体现文脉;四、保护和构建生态环境,创造生态化、园林化校园;五、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六、大学规划与建设必须坚持适度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七、打造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新大学;八、加强大学校园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工程项目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科学化;九、政府应对高等教育基本建设增加投入。
党委书记钱军在闭幕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论坛的成绩,并总结了本次论坛的特点:
一、本次论坛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校园规划与建设方面的一次有益探索。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新阶段,从体制大改革、规模大发展、校园大建设到质量大提高的新阶段。就高等学校的校园建设而言,也转向了绿色节能、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校园规划与建设方面有所探索,有所思考。本次论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集全国专家学者的智慧与能量,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本次论坛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分组讨论,始终贯穿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注重实践、注重应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各位代表中不少都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指挥者、亲历者,大家结合实际,对新时期校园规划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充分发表了意见,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并在和谐校园建设、校园节能环保、校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将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全国校园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本次论坛大大加强了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研究成果的产生。各学校在校园规划与建设的实践中,各有优势和长处,各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举办这一论坛,使各兄弟院校之间的信息得到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使大家在更广的平台上进行校园规划建设的理论探讨,交流校园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从而达到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共同提高的目的,论坛的成果必将指导我校进一步遵循绿色、节约、以人为本的原则,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新校区。
钱军同志表示,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我校将以此次论坛的召开为契机,与兄弟院校一起,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高等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积极扩大教学平台,拓展办学空间,努力提高办人民满意的大学的能力,为高等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论坛取得完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校区规划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目的。本次论坛论文已整理成册,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使论坛的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论坛还评出了清华大学《大学校园城市界面的“中心化”与“边缘化”》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传承校园建筑文化 规划改造和谐校区》两篇优秀论文,并在大会进行了宣读,组委会向获奖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信息来源:党政办)